服务热线:400-034-1516

金灵鉐品质看得见水泥产业链外加剂专业设计制造商

首页灵石文刊 错峰生产真的弊大于利吗?

错峰生产真的弊大于利吗?

2017年06月06日14:57 

近日,一篇名为《错峰生产弊大于利,常态化需要慎重》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试图论证错峰生产不能起到缓解产能过剩,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并认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需要鼓励技改或新建先进产能,才能达到化解产能过剩和去产能目的。

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的冬季错峰生产平稳有序,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在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污染、企业合理组织生产降本增效、减少行业亏损稳定效益、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成果,为水泥行业控制总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016年,北方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水泥企业通过推进错峰生产使得绝大多数企业扭亏为盈,也提升了整个水泥行业的盈利水平,并避免大量员工可能失业的窘境,作用有目共睹。所以,我们对于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弊大于利”的结论,实在难以苟同。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开展错峰生产不是糟的很,而是好得很。

错峰生产有利于减轻污染物排放叠加

2014年,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出现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经过政府部门多地调研,反复开会讨论,邀请各界人士充分论证之后,开始逐步推行,从一个省到多个省,再到北方全部采暖地区,并逐步向全国所有区域蔓延。充分说明,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对于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在冬季统一采暖用煤高峰期,雾霾最为严重时期,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生产,减少冬季燃煤总量,起到了减轻污染物排放叠加的作用。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北方15省市2016年在冬季期间共减少熟料产量23792.71万吨,减少燃煤消耗28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57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72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1万吨。

网友热评